
越往上走,位置就越少;越往上走,拼的就越是“硬实力”。
关于提拔晋升,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逻辑——这是职场最核心、最敏感的利益,不管是维护职场秩序的需要,还是捍卫领导权力的需要,都不可能“失控”,都必须在“掌控”之中。
前段时间,单位空缺了几个领导岗位,经过推荐、考察、测评等一系列的程序,最终形成了单位的推荐方案。不出意外的话,单位的推荐方案会顺利通过,几位领导也会走马上任。
我们都知道,关于提拔晋升,向来都是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组织程序也比较严谨。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相信所谓的规章制度,相信领导在大会上、在讲台上的那些说辞,那这篇文章你就没有必要往下看了,因为我要讲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讲一些你没听过的东西。
单位的推荐方案出来以后,坊间就流出了各种传言,我也仔细分析了拟获得提升的相关人员,大概的情况如下。至于其中味道,还需各位看官自己品,不需要太过明言。
选手A。
部门领导很赏识,大会小会都表扬,把他捧得很高。观察他与部门领导的交往,不难发现,除了工作上的联系,他们私底下还有更多的联系,因为选手A和部门领导打交道很是随意。
坊间传言,选手A的家境不错,貌似其家中长辈也曾是某单位的中层领导,与其当前的部门领导多多少少有些联系。
而且还据说,当选手A得知被推荐的时候,连夜从外地回来,联络家中的长辈请领导吃饭。
选手B。
他跟单位的大领导是同一个地方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乡。大领导刚调到这个单位的时候,就发现了选手B,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选手B,说像选手B这样的干部,要好好培养。
这不机会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凭借着这份老乡联系,选手B在这次的晋升竞争中,毫无意外地胜出了。要知道,在好几个月以前,选手B就坦言自己要获得提升了。
而且还据说,选手B前段时间在工作之余,跑前跑后,做了很多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再说选手C。
选手C并不是此次拟提拔的人选,但选手C在此次人事变动中,会从一个主要领导岗位,平职调动到另外一个边缘领导岗位。至于为什么,选手C说他自己也不知道。
据说,选手C虽然工作干得不错,但他跟单位大领导只是工作上的联系,私底下并没有太多的牵扯。于是,在人事变动中,选手C就把位置让了出来,留给拟提拔的选手。
这么说好像也有那么几分道理,毕竟在很多领导的眼中,干好工作那是下属本就应该的。
…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选手的情况,是否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在岗位稀缺的时候,每个能够激流勇进之人,都是有其竞争获胜的“两把刷子”,而且更多的都是工作之外的能力和资源,要么是敢于付出,要么是诸多联系,总之都不是坐等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拟提拔晋升的选手,都是符合标准和要求的,都是符合组织流程的。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要想获得关键岗位的提拔晋升,干好工作不出问题只是基本要求,还必须走“上层路线”,在上级领导那里获得必要的支持,否则大多不太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想着把工作干好,总想把各种事情处理好,也相信上级领导肯定能看到,即便晚一些,也终将获得提拔晋升。
不过我们也应该明白,在岗位较多的时候,这种“工作型”选手尚且还有一些机会,因为领导也需要拿出一些岗位来树立导向;但如果岗位较少,那就很不一定了,因为越是稀缺就越需要强力把控,以实现所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职场发展是呈金字塔形的,越往上走,位置越少,位置越少,就越需要比拼综合“硬实力”。
作为足够理性的职场人,我想我们应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不能吐槽抱怨,要顺应“游戏规则”。
现实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此,作为渺小如沧海一粟的职场人,只能顺应,而不能妄图改变。
可能会有的人会觉得不公平,想要吐槽抱怨,但话又说回来,吐槽抱怨又有什么意义呢,能够促进并改变现实吗。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顺应现实,力所能及地寻求突破和改变。
要么直接出局,要么委曲求全继续玩游戏,显然后者更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
启示二: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走“上层路线”。
这里不是说,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向上聚焦,而是说要真实地认识到职场秩序和规则。
领导认可你这个人,那不管你做什么,领导都会给予肯定和包容;领导若是不喜欢你这个人,那即便你干出不少工作成绩,也会在领导那里大打折扣。所以,赢得领导认可很重要。
干工作要唯实,要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好,但更要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得到领导的支持。
启示三:把准自身定位,就不会心态失衡。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背景关系和价值资源,就不要苛求自己也获得进步和提升。
在职场上,是讲价值的,是讲资源和关系的,你若是没有太大的价值,或者没有足够的“硬实力”,那就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定得太高,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旦失败,就必然心态失衡。
提拔晋升的本质是权力巩固,是价值拓展,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超过90%以上的职场人。
免责声明:此文章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