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很多颇有才华却默默无闻的人,都有个致命的弱点:他们不敢去主动承担那些有挑战性的工作,认为那些工作自己“不可能完成”。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是职场勇士,他们始终是最受老板们欢迎的人。
上司的不满和嘲讽,让莱温特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就生起了闷气,但是又细想,他突然发觉自己进公司一年来,实在没做出多少成绩,因为总是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不少机会,不敢出头,亦不善于主动表现。如今,他在公司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了。
位成功人士说:“只要有无限的热情,几乎没有一样事情不可能成功。”
职场上,那些业绩平庸的人,就是太迷信“不可能”这个词了,总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其结果是成功不可能,升职也变成了不可能。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敢于向不可能挑战,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在他们的眼睛里,越是不可能的事情,越有可能成功。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廖若星辰,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如果你不愿意被眼前的这座山压垮,就将“不可能”这三个字从你的字典里除掉吧。在信心和勇气之下,只要我们认为可以做到,就可以以科学的方法推翻“不可能”的神话,我们就可能做成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本平台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