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新用户注册 | 服务专线:010-57103912

最新活动公告:

职场沙龙

闭厂、裁员、框架调整…2022年药企使出哪些节流大法?
2022年06月01日 18:21 来源:网络

 近年来,药企框架大幅调整、裁员屡见不鲜。2022年,受行业震荡等多因素影响,不少知名跨国药企亦减员消息不断,其中不乏包括一些高管。

 
前不久,跨国药企诺华“因合并制药和肿瘤学业务,或将裁撤数千个职位”的消息便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此外,默克计划解雇一批Acceleron员工,或将影响143人;吉利德将解雇前免疫医学总部的114名员工;新西兰制药公司宣布裁减90%的美国员工;蓝鸟生物计划裁员30%……
 
01、核心药物遇挫折,药企裁员以节流
 
因遭遇药物研发或监管等挫折,一批药企陷入不得不裁员重组的境况。
 
例如,由于核心产品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helm风波不断,先后遭遇了重要市场上市受挫、限制使用、销售业绩惨淡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今年3月,渤健宣布取消Aduhelm商业化团队,并裁撤美国部分员工。与此同时,渤健也在计划大幅削减Aduhelm的相关商业基础建设。
 
渤健预计,降低成本措施将为公司每年节省5亿美元,使公司的总成本节约目标达到10亿美元。
 
无独有偶,今年4月,蓝鸟生物表示,因遭遇多重研发、监管和商业化挫折,为了维持业务发展、削减成本,计划裁员30%,以期将其现金流延长至2023年上半年。
 
类似情况的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就有多家生物制药公司产生类似情况,具体如下:
 
◇1月,因FDA拒绝其治疗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普那布林,BeyondSpring裁减了35%的美国员工。
 
◇1月,因停止了计划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2期试验的工作,并终止了与COPD基金会的协议,KaleidoBiosciences进行裁员。
 
◇1月,基于FDA拒绝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候选药物Rolontis后,SpectrumTherapeutics宣布裁员30%,以节省现金流并专注于中晚期癌症药物。
 
◇2月,在去年NASH相关实验失败后,Metacrine结束了一项针对脂肪肝疾病的临床前工作,并将其员工减半。
 
◇2月,在FDA部分暂停一项针对帕金森病YTX-7739的多剂量临床试验后,Yumanity宣布在4月前裁减60%的员工。
 
◇3月,由于FDA拒绝重新提交该公司的偏头痛药物,Zosano宣布裁员31%。
 
◇3月,新西兰制药公司由于其首个药物上市商业化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首席执行官离职,并裁减90%的美国员工。
 
◇4月,在部分临床暂停和FDA拒绝该公司主要候选药物后,Akebia计划裁员42%-47%。
 
◇4月,在与百时美施贵宝36亿美元的免疫肿瘤药物开发合作失败后,Nektar Therapeutics宣布战略重组,将裁员70%,其中包括首席医学官和首席商务官两名主要高管。
 
◇4月,因停止开发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β-地中海贫血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先导药物tovinontrine(IMR-687)和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激活剂IMR-261,Imara宣布裁员83%,包括一名首席医学官。
 
◇4月,在FDA临床暂停该公司慢性乙型肝炎项目以及微生物组药物CP101后,Finch Therapeutics宣布架构重组,裁员20% 。
 
◇5月,由于预计FDA会拒绝其针对细菌性疾病的新药申请,Spero Therapeutics正计划裁员约75%。
 
02、精简架构以节约成本
 
剥离、拆分、合并……精简业务亦成药企节流主要途径。今年以来,就涉及诺华、拜耳、阿斯利康等多家大型跨国药企。
 
诺华发布重组计划 预计到2024年将节省近10亿美元
 
2022年4月4日,诺华官网宣布了其最新重组计划,将对多个业务部门进行整合,合并制药和肿瘤业务部门为一个创新药物部门等,以精简架构,促进增长和节约成本。
 
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高管变动和裁员。诺华制药现任总裁Marie-France Tschudin将担任创新药物国际总裁兼首席商务官、现任美国制药公司负责人Victor Bulto将成为美国创新药物公司总裁,他们都将向诺华首席执行官 Vas Narasimhan直接报告。此外,据瑞士报纸《Tages-Anzeiger》报道,作为此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诺华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数千人。
 
前两日(5月26日)获悉,诺华进一步宣布了诺华创新药中国管理团队人员架构调整名单,并将于6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张颖被任命为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并担任创新药物中国心血管治疗领域临时负责人。
 
诺华表示,随着新的组织结构落地,预计到2024年将至少节省近10亿美元,同时将确保2020年至2026年至少4%的复合年增长率。其预计中期的利润率将达到30%以上,中长期将超过40%。
 
阿斯利康架构接连调整 多位高管“出走”
 
2022年2月,阿斯利康中国表示,决定合并呼吸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消化与呼吸雾化事业部,以成立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并由现任其中国副总裁、呼吸及自体免疫事业部负责人林骁带领。
 
原先消化与呼吸雾化事业部负责人陈鹏亘,其去向将后续通知。现任阿斯利康中国助理副总裁杨在峰将继续领导消化及呼吸雾化业务部呼吸雾化产品、消化针剂产品、消化口服产品的销售团队,直接向中国副总裁,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负责人林骁汇报。
 
同时,终止呼吸与消化事业部的剥离。阿斯利康中国表示,呼吸业务是阿斯利康全球和中国未来战略业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合并后的新事业部将持续巩固呼吸和消化市场地位,整合其关键治疗领域的核心产品优势,持续专注信必可、倍择瑞、百沃平等重点产品。
 
实际上,阿斯利康早前就架构调整动作不断,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下半年有如下变动:
 
2021年9月6日,阿斯利康中国宣布罕见病业务部正式成立。
 
2021年11月15日,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对部分业务架构进行调整,一方面拆分及县业务,及县肿瘤业务并入肿瘤事业部,非肿瘤业务独立,成为及县慢病业务部;另一方面将心血管及代谢事业部、肾脏业务部合并,成立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事业部。
 
2021年12月,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全渠道事业部,任命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刘谦为全渠道事业部负责人,全面领导阿斯利康中国及县慢病业务部、零售业务部、社区业务部、飞鹰业务部及东五县域市场工作。
 
加上此次调整后,阿斯利康中国最新的业务架构分为肿瘤事业部,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事业部,罕见病事业部四大板块。
 
前,拜耳中国宣布了新的架构调整,一是成立肿瘤事业部;二是合并心血管和糖尿病,更名为代谢治疗领域;生效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详情请点击《拜耳成立肿瘤事业部、合并心血管和糖尿病治疗领域团队,6月生效》)
 
新成立的肿瘤事业部将由韩爽领导,常驻北京,并向拜耳处方药事业部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周晓兰进行汇报,与此同时,韩爽将成为中国处方药管理团队的一员。南中国、北中国和西中国各自的肿瘤治疗领域负责人、肿瘤领域市场部负责人将向韩爽汇报;目前的血友病治疗领域团队将继续保留在各分公司,并向各自区域的呼吸治疗领域总监汇报;市场部团队将直接向中国市场部负责人呼自平汇报。
 
与此同时,早在2022年2月,GSK正式宣布分拆旗下消费健康业务,并作为全新独立的消费者保健公司上市,新公司被命名为Haleon,Dave Lewis被任命为独立消费者保健公司的非执行主席,Brian McNamara为首席执行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同样通过框架重组、大幅裁员,以降低成本的还有:
 
◇Passage Bio宣布裁减了13%的劳动力,以缩减运营成本并延长现金流至2024 年第二季度。
 
◇为了将运营成本降低50%,Athenex宣布裁员,将研发注意力集中在细胞疗法上。
 
◇seventy bio宣布已采取重要措施降低管理成本并简化运营模式,该措施即裁减6%的现有员工,估计削减年度现金支出约3000万美元。
 
◇Silverback Therapeutics宣布架构重组,员工人数减少27%,降低运营费用并将其现金流延长至2026年。该公司还停止了SBT6050和SBT6290临床肿瘤学项目,将资源集中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项目SBT8230和ImmunoTAC项目上。
 
03、闭厂、裁员…调整战略方向、业务重点专一化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药企通过闭厂、缩减研发费用等调整战略方向,实现业务重点专一化,使大批员工难逃被裁减的命运。
 
例如,赛诺菲在3月31日的纽约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 (WARN)中披露,由于资源整合,该州一家工厂关闭,员工将被裁减,25名工人面临“下岗”。裁员将于7月1日开始,到2023年4月1日结束。
 
今年3月底,在与Acceleron Pharma 达成115亿美元的交易后几个月,默克就已电报其削减新收购部门的计划。根据《工人调整和再培训 (WARN) 通知》,默克公司正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解雇一批Acceleron员工,将影响143名员工,裁员时间为5月31日至11月18日。
 
此外,还包括以下药企:
 
◇1月,日本制药公司Daiichi Sankyo该宣布将关闭加利福尼亚60人的Plexxiko研发机构,意在在为ADC药物管线开发腾出资金。
 
◇1月,Zymeworks新任首席执行官Kenneth Galbraith上任后发布公告称,将砍掉一半高层领导,裁员25%,其中包括首席科学官和早期开发执行副总裁、首席人事官和首席商务官。
 
◇2月,由于公司调整战略方向,将优先事项转移到临床前管线,Gemini Therapeut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离职,此次裁员人数达80%。
 
◇3月,由于将专注于免疫系统为重点的两个核心医疗领域——最小残留疾病和免疫药物,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大约100名员工被解雇。
 
◇3月,Orion宣布缩减其研发部门,计划重新将业务重点放在癌症和疼痛上,导致停止对罕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开发,由此将裁员37名员工。
 
◇3月,Bone Therapeutics削减了最高管理层,对整个研发管线进大幅调整,重点聚焦于“现成”细胞治疗平台-ALLOB上。
 
◇3月,Taysha Gene Therapies宣布裁员35%, 并缩小研发重点于巨轴突神经病 (GAN) 和 Rett 综合征,裁员是为了继续为其基因疗法提供资金。
 
◇4月,基于其研发管线的调整战略重组的需求,Catalyst Biosciences 70%员工将被裁减。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本平台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访问“猎头UU”
猎头UU——打造医药行业猎头招聘高端第一平台,为猎头公司,猎头顾问,医药企业,高端经理人提供招聘及猎聘服务。
京ICP备18031801号-2 您是第 位访客